第13章 寺田(3 / 4)

加入书签

随后,失地农民为了生存下去,又不得不租借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土。

成为寺院的佃农。

同时,建寺之后,剩余的土地就一般会出租给周围的农户耕种。

寺院的土地,是不需要向官府缴纳税赋的,这就让寺院会有剩余钱粮的可能。

再加上日常有信徒、香客的供奉,以及神灵宗教信仰的震慑,让寺院直接避免了兵马、盗匪的“光顾”,会在短时间内成为这方圆百里内最富有钱粮的“大户”。

也就是所谓的原始积累。

如果是风调雨顺的王朝盛世,那么在没有遇到灾荒、兵乱的情况下,百姓还不至于卖地卖儿卖女。

就当吴世璠以为对方会说是僧人目无法纪,用武力威胁当地乡民或者是贿赂县官时,男子却是说道:

“乡里人都不敢啊,我们整个乡的土地,基本都是蚊香寺的,谁敢得罪他呢?”

吴世璠以为水某恼怒,口不择言,于是试着再问:

“这位大哥,你刚才说,整个乡的土地,都是寺院的?”

吴世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此时,寺庙也是慈眉善目的信仰所在。

但一旦遇上灾害,就是寺庙开始进行“土地兼并”的盛会了。

在灾害出现后,当地官府是不会管是灾年还是丰年,照样还是需要农户缴纳田赋。

周围遇灾农民在没钱买粮或者纳税的情况下,则只能向寺院借利子钱。

第二年如果是风调雨顺就还好,但如果粮食继续失收,借利子钱的农民则不得不得向寺院贱卖土地。

“这……这怎么可能?寺院的虽然有寺田,但都是官府拨的,全部登记在册。而且他们修缮庙宇所需要的费用,也是向官府申请调拨的啊,他们哪有多余的土地?”

而接下来水某的说法,却让吴世璠极为恼怒。

“他们的土地多得是,方圆百里都是他们的产业,山也是,水也是,连山林里的野兽都是。”

“而且不止只是收租,还放利子钱,养武僧,在我们那里,官府的话都没寺院的好使。”

原来寺院在建寺之初,皇室就已经有拨地和拨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