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两种非遗登场(2 / 3)

加入书签

虽有不及,但也差不了多远。

这是拓跋焘第一次如此重视汉家文化,崔浩连忙跪倒在地,高呼道:“陛下圣明!臣就算是死,也要带头响应陛下的号召,把这楷书推行到天下!”

拓跋焘连忙扶起崔浩,笑道:“何至于此,崔卿,起来说话,这只是寡人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施行起来困难重重啊。”

崔浩连忙说道:“正因为困难重重,才能凸显陛下的决心,若是以后我魏国统一都用楷书作为朝堂的通用文字,那将是一件比煤炭还重要的事情!”

崔浩是儒家的读书人,自然知道此事的长远利益,所以无比的支持天子推行奏折楷书化。

崔浩只能点点头。

拓跋焘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寡人已经许给他几十辈子也用不完的财富,日后你会知晓,我们还是商量一下怎么立碑的事情吧。”

崔浩想了想,说道:“叶男是汉人,那毫无疑问这块儿碑上所刻的文字便是汉字,用什么书法合适呢?要不,就用楷书?”

此时的魏国汉字虽然已经传开了,但是魏国属于多民族融合,连奏折都是五花八门儿的,鲜卑族文字,柔然文字,汉字,草书,行书,楷书,没有一定学识,还真当不了魏国天子,看得拓跋焘是直喊脑壳痛!

崔浩一提楷书,拓跋焘瞬间就来了精神,楷书四四方方,苍劲有力,而且还容易辨认,是再合适不过的通用书法,若是奏折都是以楷书的形式递上来,那不得省去辨认的功夫?

天下可以不一统,但是这文字必须统一,这对传承文化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就这样,拓跋焘在书房内就和崔浩定下了以后魏国官方的文字,皆以楷书的形式呈现。

此举对中国的文化传承意义重大,第一次规定了官方文字必须是以楷书呈现,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可见影响之重大。

处理起来不是更省力吗?

于是,拓跋焘就说道:“崔卿,魏国名族众多,虽然大家已经融合在了一起,但是文字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寡人看这楷书就挺好,堂堂正正正气凛然,不如,就把它作为我魏国朝堂上的通用文字你看怎么样?”

崔浩可是魏国的第一才子,拓跋焘这番话,他怎么能听不出拓跋焘的弦外之音?

真不愧是当天子的人啊,此事若成,那文治武功将比肩书同文车同轨的秦始皇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