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鄂木斯克之战(2 / 3)

加入书签

不知道过了多久,中国人的炮击终于向后方延伸过去。阵地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和无处不在尘土,随着呼吸呛入肺部引发剧烈的咳嗽,就是用衣服捂在口鼻上都不好使。但弗兰格尔还是顽强的站了起来,剧烈的咳嗽中他依然大声的呼叫自己的士兵,让他们尽过集结起来,因为中国人很快就要上来了。

弗兰格尔在破碎的战壕里穿行,不停的呼叫,但得到的回应少之又少。下午才补充的连队仅仅在一次炮击中剩下不到一半的士兵。这后面仗怎么打?

中国人的炮击依然在继续,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音依然回荡在整个阵地上空。但必竟离开了弗兰格尔所把守的前沿阵地。能动的士兵抢救士兵、重新挖掘战壕、架设机枪,不能动的也爬在战壕上架好了步枪。弗兰格尔努力的集结人手。尽可能的做好一切防御工作,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人要杀过来了。弗兰格尔让士兵们都将自己藏好了,因为中国步兵的进攻总是以迫击炮为先导的。

“轰轰轰……”果不其然,又一阵炮击从正面而来,这是中国步兵进攻的开始。不过经历过从鞑靼斯坦到现在全部与中**队交战的弗兰格尔,这次听着中国人的炮击却感觉大大的不对劲。迫击炮自从中国人发明以来,以其重量轻便于携带安装的优势,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步兵的最佳支持火炮。俄国人也不例外。也曾大量装备这种武器,虽然在火炮精度和战术利用上远不如中国人,但也是俄国步兵的最爱。装备之初各部队也是受过不少训练的,只是此战中因为中国人空袭和重炮连续炮击,导致俄国迫击炮大量损毁没得用罢了,但这不代表弗兰格尔不熟悉迫击炮。迫击炮是曲射炮,弹道的弯曲让炮弹飞行的破空声也带着拐弯,而且炮击开始到炮弹落地的间隔比较长。但这次炮击却大大的不同。炮击到炮弹爆炸时间特别短,从声音上听也近乎于直线。这不是迫击炮的声音。这听起来更向的山炮之类的直射炮。让弗兰格尔心中大惊的是,那炮口的焰火还在不停的靠近。一时间弗兰格尔不寒而栗,难道中国人将大炮都运上前线要抵近直射了吗?

夜色已经浓厚,加上满天的烟尘。遮蔽了视线。但战场上总有点点燃烧的火光,照亮那一小片区域。弗兰格尔努力的睁大眼睛,借着这些微弱的火光想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他却发现。在远处炮口焰火的印照下,数十个黑色的方块体正在向他快速靠近。那从未停止的炮击居然是从这个方块上冒出来的。弗兰格尔冷汗满头,那是什么东西?

雷震春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喝茶。炮兵不是步兵,不需要考虑进攻的方向,炮兵需要做的是给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并跟随步兵前进,用炮弹催毁面前之一切阻碍为步兵打开前进的通道,这才是炮兵应该做的事情。可是皇上却告诉他未来会有一天,单靠炮兵就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从现在起炮兵就必需作为一支独立的战略力量来建设。皇上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雷震春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炮兵能有这么大的能力。

炮兵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拥有重炮集群的军队无论在攻防上都有着绝对的战术主动权。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战术不等于战略呀。皇上有先见之明是全体朝臣们公认的。皇上总能从眼前局势的发展准确的判断将来的局面,至今还没有错过。也许皇上看到是炮兵射程越来越远,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炮兵可以将炮弹打出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但即使能从北京打到莫斯科,即使炮兵可以将莫斯科夷为平地,那俄国人也可以跑到农村,躲到山里继续战斗。除非步兵占领了那里,战争才可以停止。可皇上为什么会这么说?雷震春想不明白。

“大人,可以开始炮击了。”一旁的亲卫小声的提醒着司令。

“到时间了?”雷震春将思绪收了回来,这才发现天边最后一抹亮光也在渐渐消失。雷震春放下茶碗。点了点头:“那就开始吧。”

“开火――”“放――”随着命令的传递,中国炮兵集群隔着额尔济斯河向俄**阵地进行饱和攻击。一时间俄军阵地被炮火完全覆盖。

“快快快。再快一点。”坐在装甲车里袁寿山不停的摧促着让装甲车再快一点。

果然是皇上英明呀,袁寿山已经不止一次这样说过了。当年全军将士都上表要求扩建骑兵部队,就连文臣们也表示同意。唯有皇上不顾群臣之意,强令下旨只建一军骑兵,反而将大批的资金投入到对汽车的研发上来,终于组建这么一支强悍的装甲部队。配有50短管炮和五挺机枪、四周全部镶嵌着20毫米钢板的装甲车让它成战场上无视一切子弹,而当前俄军早就拿不出足够的反制火炮。如今袁寿山正率领这支无敌的装甲部队快速突入战场,他相信,随着装甲部队的进入,俄军崩溃是迟早的事。

“砰砰砰……”随着前排装甲车打开探照灯,一个个巨大的装甲车显露出来,同时也照亮了俄军阵地。

中国人的炮击进行了多久?不知道。但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却感觉如同坠入地狱一般。作为刚刚参军才三年的弗兰格尔是为了响应沙皇陛下“去教训远东猴子”的旨意加入军队。三年的时间里他刻苦训练成被提拔成为一位连长,这在官僚主义深重的俄**队中已经是奇迹了。他也曾期望能随着伟大的沙俄军队进入中国,到那个遍地白银的国家,好好的发一笔财。但他现在知道了,如今被教训的是他们,他们已经丢掉了东西伯利亚、丢掉了中亚,如今中西伯利亚的最后一个堡垒也将不保。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火炮的密度能大到这种地步。

随着火炮口径的越来越大。炮弹射程的增加也导致火炮后坐力的增加。每一次射击后产生的震动,都会让火炮产生很小的移动,而这微小的差别在更大射程上反应出来就是落点更大的误差。如果是训练时期还可以重新校正减小误差的话,那当前激烈的炮战之时哪有时间校射。只能一炮接着一炮的打出。直到打红炮管或都接到停止炮击的命令。所以在遭到炮击的时间,躲入弹坑是很安全的。

但这个经过无数次检验的真理,再一次被打破了。弗兰格尔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一位士兵刚刚躲入弹坑。就被一发恰巧落入弹坑的炮弹给炸的粉碎。弗兰格尔不是新兵,他知道这两枚炮弹肯定不是来自同一门炮。那就意味着中国的炮兵至少将两门炮一起对准了同一个地方,这在他所知道的炮兵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很想知道。这次炮击中国至底动用了多少门大炮。

其实也没多少,全部两个炮兵师将炮口对准了一地块仅5公里长2公里深的区域狂轰乱炸。中国炮兵师编制是5个团,其中三个炮兵团、一个警戒步兵团和一个运输维护的后勤团,共计超过100毫米各口径火炮260门,其中包括203毫米重炮30门,这里还不包括步兵团所使用的少量迫击炮。

密集的弹雨砸进俄军阵地,将俄军修筑的工事炸的七零八落。弗兰格尔抱着钢盔蹲在战壕的一个拐角位置瑟瑟发抖,弗兰格尔发誓不是他的腿在颤抖,而是大地在剧烈的震动。一人合抱粗的树杆架起的防炮洞都能被炸塌,他都不知道哪里是安全的。中国人的炮击密度太高、太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