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势(2 / 3)

加入书签

“哎哟――不是你的肉你不痛呀。”李明很夸张的叫了起来。

原本迎驾这种很严肃的事,却在李明刻意的调笑下变的轻松起来。众臣纷纷打趣着帝后间的恩爱,李明也厚脸皮回应不爽,唯有杨枣儿瞪着眼让大家闭嘴,只不过因为李明的关系好像不太起作用。阳光下的火车站台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冬天的寒风似乎也变的温暖起来。这一刻没人去想那遥远寒冷的北方正在对峙的中俄两军,这一刻也忘记了大海上正在迫近的威胁,这一刻全是轻松愉快的谈笑,这一刻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君王大臣们都殚精竭虑的为国操劳,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护来之不易的兴盛。帝后亲,君臣义,将相和。这是任何一个王朝兴盛的最最基础的前提。先有强汉后有盛唐,他们有信心去创建一个更加辉煌的进代,汉族,一个创造了五千年文明的种族,一个长兴不倒的文明将再一次爆发出他绚丽的光彩。

当李明率群臣走出火车站,车站外无数中外记者手中的闪光灯频繁闪耀。李明没有接受采访,在宪兵打开的通道中挥手向众人示意,大臣们也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所有人都明白,这些人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的工厂建立了越来越多的烟囱,他们强大的军队正在远方作战,他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度。

没人会怀疑他们的实力,更没人会怀疑他们的能力。十年前他们还需要皇帝亲身为饵,十年后他们已经在远征荒蛮,相信再过十年欧洲列强们也不得不重省视这个曾经穷弱的国家。

“既如此,起驾回宫。”李明说明抬腿便走。只是走了一个斜线走到杨枣儿面前:“你身怀有孕,这么冷的天你跑出来干嘛、万一冷到了哪岂不是大事故。”

杨枣儿淡淡一笑答道:“臣妾身为教育部长,也是朝廷正二品大员。皇上出巡回京,哪有不来迎接的道理。”

“好好好,你说的有道理。”李明轻轻握住杨枣儿的手说:“看这手冷的……”

不想杨枣儿却甩开李明的手,红着脸说:“这么多人看着呢――”

“哟,还不好意了!马上就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再说你是我媳妇,有什么不好意的。来。亲一个,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吧。” 李明哈哈大笑,张开手就抱上去。

是的,这个国家还有很多问题。因为新旧两朝的更替没有经过战争的筛选,旧有贵族体系还没有被军队大规模清洗。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但朝代却是实实在在的更替了。君王更替了,从他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打算去维护满清守旧贵族的利益,在他的心里国家天下才是第一位的。他的麾下有许多从前朝过来的老臣,只是这老臣和君王有一样的意志,于是他们义无反顾的投到了新君的旗下。为了心中的理想或者希望而奉献自己最后的才智。更多的是和君王一起起家的年青臣子,他们与君王一起经历了甲午年艰难的抗争,一起走过了坎坷的掌权之足,今天他们终于站在了权利的顶峰,他们将在睿智的君王手下一起去创建更美好的未来。

东方,这个古老而神秘国度迎来了这么一群有志天下富强的人,他们为腐朽的国度带来了清新的气息。锐意进取的青年臣子迸发着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这个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老于世故的老臣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把稳着国家的舵盘,不至于在前进道路上狂飙时出现事故。而站在最高的君王用他睿智的双眸看清了前路。为这个国家指引了一条正确的前进之路。他们都相信,辉煌了五千年的汉文明将在他在手里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对于满清遗老,只要他们不为乱就让他们安心的做一个富家翁吧。国家正在对外用兵,国内千万乱不得。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妥协。内政稳定当为首要。”

皇帝御驾内,前排副驾驶座上的李鸿章正在向皇上简要的叙述李明不在京城这小半年里发生的事情。当谈到满清贵族时,李明讲出了心中的忧虑。总之当前之急是稳定,甚至可以以妥协来换取暂时的稳定。一个国家想要平稳的发展内政经济,少不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如今大军正在对外征伐。正是为国家打出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只要此战过后。国家至少可以获得十年的外部稳定环境,那时才是对国内反对势力进行清理的最佳时机。

杨枣儿一把将李明推开,红着脸低头站在那里一句话不说。李明是一脸尴尬的模样,众臣到是纷纷笑了起来。

李鸿章走上前来拱了拱手说道:“都说夫妻同心其力断金。帝后恩爱,本就是国朝兴盛之兆。不过此间寒冷。还请皇上登车回宫再与皇后娘娘一叙久别之情吧。”

“就是,就是,久别盛新婚嘛。”严复也在一旁打趣的说道。

“就是啥,挺着大肚子呢,不方便。”

都是过来人。哪能不知道是啥意思。李明脸皮厚无所谓,杨枣儿脸红的都快渗出血来了。她不好意思说话,只能悄悄的把手伸到李明腰上轻轻一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