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要造反?(2 / 3)

加入书签

5月16曰凌晨,**军队分数路大举入侵东北地区,边军无力抵挡纷纷败退。黑龙江将军正组织兵力抵抗,并奏请朝廷立刻派出援军增援。

**人打来了,如何是好?慈禧慌了,大臣们也慌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看着光绪,如今东北能打的只剩下皇上的军队了。没想到光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多大点事呀,退朝。”

别看光绪悠悠然的回了瀛台,可他一进瀛台就立刻到了情报室。刚进情报室的光绪就收到了另一份加急电报:激战二曰,黑龙江大败。瑷珲副都统、汉军镶黄旗人杨凤翔力战牺牲,**兵围黑龙江城。至发报之时,俄兵已攻入城中,黑龙江城沦陷在即。黑龙江将于俄军死战,誓于城池共存亡。才二天就打到黑龙江城下,这还快沦陷了,黑龙江那边一个兵都没有吧。要不然这也太假了。

不假,一点都不假。**出去了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战力早无的八旗跟本不是一合之敌,**就这么一路跑到了黑龙江城下。

战争开始了,自然其它事务就相对没那么重要了。但德国人的事也得有人管,李鸿章见到德国公使后就坚持说是,有数个歹徒杀人以后为无人敢冲进教堂就逃至教堂躲避。不想激动的民众还是冲进去捉拿凶手,不明事情的神甫前来阻止,被无知民众误以为神甫**庇歹徒而惨遭杀害。而义和拳又借机**,以至于纵火焚毁教堂。此是在大清有错在先,故大清愿赔偿丧葬费用,并出资重建教堂。而对于**的义和拳清国方面将对其**。对于清国的解释德国人很快接受了,如今在清国大举获利的德国并没有那般咄咄逼人,只是对于李鸿章提出来共计一万两的赔偿费用有些不满,他们希望能提高到三万两。为此双方还在讨论中。

慈宁宫的用度是花不了这么多,慈禧也知道这里面有谁在上下其手。自己过的舒适也得让下面的沾沾自个儿的福气不是,这样的忠心才可用。知道归知道,可当着面这么说就不成了。慈禧气的话都说不出来。朝臣们也不敢说话。已经大权旁落,失去慈禧信任的李鸿章站了出来。帝后不和本就是大患,如今当着满朝文武面如此争吵,那就是国家大乱的开始。一边是太后提拔之恩,一边是皇上重用之德。本在朝堂上不再多言的李鸿章还是决定要站出来,如今列强环视下的大清,再来一次帝后相争。则国家危亦。

“启禀皇上、太后。老臣办理洋务多年,自信对付洋人还有些法子。若皇上、太后信的过老臣,就将此事交由老臣全权办理。”

慈禧重重的哼了一声,表示同意。而且为了平息事端,并对李鸿章提出赔洋人及重建教堂的十万两银子的意见也同意了。李鸿章领了太后的旨意,正欲出宫之时,光绪冒出了一句:“原来朝廷的银子就这么给骗走的,难怪朝廷总说没钱。李鸿章,一个误伤用的着十万两吗?”

李鸿章一听就反应过来了,如果是故意杀害那就是外交事件,但现在只要咬死是误伤事后赔点银子也就是了。还在思索如何对德国交代的李鸿章转身跪下:“微臣谢皇上指点。微臣此次定能为朝廷节省用度。”

“那到不用。既然太后答应了十万两,岂能不算数。要是真能省下银两就当是太后赏你的。不过说好了,万一你办砸了差事,这十万两不够可得你自己垫哦。”光绪笑着说道,对于李鸿章还是要拉拢的。

“微臣以为,一两银子都不用赔。”端郡王载漪一言就震惊四座,然后在群臣诧异的眼神中说开了:“据微臣所知,义和拳所言者乃是‘扶清灭洋’。自我大清立国以来一向国泰民安,自从洋人自西而至。我大清就百般受洋人欺辱。如今有义和拳者怀报效朝廷之心,行扶清灭洋之举实为大善。此乃老佛爷教化天下之功。如今民心可用,只要朝廷坚定信心,定能重振我大清声威。所以微臣以为,不仅一两银都不用赔,反而应当大肆宣扬此事,让天下百姓知晓我朝廷振奋之心。如此,洋人有何惧之。”

“**你说的干大清就亡了。蠢货。”光绪怒不可遏。众臣们一边惊呀载漪之言,一边惊呀为何重来不说话的皇上,为何又做此断言?

“民心向着朝廷乃是中兴之像,为何到了皇上口中却变成亡国之兆?哀家到以为载漪所言极是。”慈禧从帘后走了出来。

对于义和拳是什么组织,造成什么后果,这里没人能比光绪还清楚。光绪差异的看着慈禧:“一个掌朝政数十年的人竟然能说出这种话。那朕实在无话可说。退朝。”

想退朝是退不了了。一位小太监捧着折子跑的飞快,口中还在不断的喊着:“黑龙江将军急电,**入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