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进一步(2 / 3)

加入书签

“礼亲五世铎。可以减缓东北铁路进度,暂停京沪铁路建设。朕要京城到广州的铁路在两年内通车,你务必调动一切资源完成。”

就在光绪还在御书房内议事之事,刚从御书房看过皇上照片的众人才走了乾清门,徐桐的一番话。就让其它大臣们全部停下了脚步。

“诸位同僚,皇上无端开放口岸与洋人。还莫名其妙的要兑换黄金。皇上不顾众臣反对。却要执意行事,国家大事岂能容皇上如此儿戏。如今更要学那洋人将龙颜印于那钱币之上,更是莫明其妙。我中华数千年来何来如此荒唐之事。老夫既劝不动皇上,眼下就要进宫中请太后老佛爷懿旨,请太后出来拨正朝纲。”说到这,徐桐一个抱拳:“可有哪位同僚愿与老夫一同前往?”

书生意气!在场所有人心中不由得同时升起这个想法。在场的人哪个不宦海沉浮已久。如今朝局皇上大权在握,正在意气风发之时。这个时候去请太后出面,且不说能不能请得动,你这么干就是摆明了和皇上唱反调。这能落的着什么好。即便你请动了太后,那又能如何!皇上手握大清最精锐之军队,更是通过大清银行掌控着国家财政,人事上也由着皇上之意安排。军权、财权、人事权皆在皇上手中,就算太后出面反对又能反对的了?而且,如今朝廷可不只一位太后,另一位太后在这种时候怎么可能去反对她的亲儿子。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劝解徐桐:“徐大人不必如此,皇上年青又新掌朝政,难免有些不当之举。只须再有些时日待皇上明白个中道理,自会听从众臣之意见。此时反对皇上,不妥呀。”

光绪摇了摇头,李鸿章本事是有的,就是私心太重。凡事总是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长期以往如何能担的起事关国运之大事。看来必须敲打一下了。光绪皱着眉头说:“李鸿章,你现在不是一个地方大员了。记住你的身份,你是国家总理,一国宰相。凡事应从国家大局出发,还是你以为一但得罪的人过多,以至于众大臣在朕面前参你一本,朕会革去你的官职?”

“微臣不敢。”

“坐下来,说。”

“喳。”李鸿章挨着凳沿坐下:“张大人在推行皇上旨意上是不惜余力,只是却是干涉过多。微臣也多次劝阻,当效仿两江严大人之举撮,专业之事交由专业之人去办。但张大人不听依然故我,以至多有靡费之举。”

“张之洞办汉阳铁厂之时就犯过这个毛病,朕还与他长谈过一次。看来是没起到作用呀。”这就是行政干预的结果。明明市场能处理的问题,非要加入行政命令,这样一来好事都能办成坏事。光绪叹了口气:“你出任总理之时,朕不同意将盛怀宣调入京城,就是想着让盛怀宣帮帮张之洞。既然你李鸿章的话他都没当回事。那盛怀宣就更不必说了。既如此,朕有意让盛怀宣接管汉阳铁厂,你的意思呢?”

“正是正是,太后已于甲午年还政与皇上。此时去请太后岂不是又要闹出是非。帝后之争恐非社稷之福呀。”

“你们、你们……”徐桐气得哇哇直叫:“自洋人打开我大清国门,强逼着大清开埠。那些进来的洋人哪个想着要走了?请神容易送神难。那些个已经进来的洋人你想送都送不走,如今皇上还要主动让洋人进来,这是何道理?更有那兑换黄金之事,难不能诸位就看着皇上将这白花花的银子送给洋人不成?”

“我说徐大人,不管皇上怎么折腾,这折腾来折腾去,还不是折腾他自个儿的天下。就算要送银子给洋人,那是送他自个儿的银子。皇上又没少发你一钱俸禄,您这是着的哪门子急呀。”

“汉阳铁厂是我大清腹地最大的铁厂。皇上将此重任交于盛怀宣,那是皇上对他的信任。微臣岂会有异议。”

让你的人去,你当然不会有意见。光绪接着说:“那你转告盛怀宣,朕欲将汉阳铁厂及其配套的材料供应厂商如萍乡煤矿等合并在一起,组建汉阳集团。你让他尽快去接手,等他了解情况后,让他直接上个折子上来。”

“喳。那直隶这边……”

“直隶这边就要麻烦六叔了。”光绪转而对奕欣说道:“六叔是我大清洋务第一人,在这洋务上他张之洞可以不听李鸿章的意见。你六叔的话他还是会听的。所以直隶就要麻烦六叔跑一趟了。”

奕欣连忙站了起来:“微臣尊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