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潮起潮落(2 / 3)

加入书签

“孙大人的意见在下不敢苟同。”翁同龢寻思片刻,冷静的说道:“孙大人参欧阳将军不思御敌之策,可是孙大人都信誓旦旦的说沧州必胜。敌人都溃败如斯,欧阳将军早已是无敌可对,如何思御敌之策。”

不仅是孙毓汶,在场众人连同慈禧也是一楞。还是孙毓汶心思活络:“那欧阳振华奉调布防天津,朝廷和皇上都有旨意让李鸿章全权节制山东战事。如今欧阳振华视上官于无物,此事当真吧!”

“非也,在下却认为欧阳将军不仅不应罚反应当赏。”翁同龢却悠然轻抚胡须。

“在下到很想知道,翁师傅如何以为当赏?”孙毓汶有些不屑一顾。

“众人都知晓,第一师是奉朝廷和皇上的旨意到的天津,而旨意中都很明确是让布防天津。而节制山东战事的李中堂却是调第一师前住沧州。请问,难道一地总督还大过朝廷大过皇上?如此,欧阳将军而来目无上官之说。”

“六王爷的意思是,此次若无新军统领沧州必败了?”慈禧怪声怪气的问。四个打一个还是以逸待劳,怎么打都有胜算,到了你奕欣这里却要败了?

奕欣吓的连忙磕头:“奴才并非此意,只是若有第一师在场则我大清必胜。”

“那你的意思就是,第一师不在就不一定能胜了?”慈禧怒视着奕欣:“哀家还就不许第一师上去。告诉董福祥,让他打个胜仗给咱们六王爷瞧瞧。”

“六王爷多虑了。”孙毓汶出来说话了:“其实六王爷也不必把新军想的那么厉害,你叫人家去打仗人家还指不定不愿意呢。此仗获胜那是必然的,就是刚刚抵达天津的新军统制欧阳振华都私下抱怨说,皇上杞人忧天,四比一的兵力怎能不胜。还说就是七万头猪拱也拱死小日本人了。如今此人正带着部下四处在天津各地游山玩水。整个第一团半点要布防的样子都没有。就连李中堂的多次劝告,此人也置之不理。大有恃宠而骄之感。”

其实朝廷里没人知道,第一师营级主官已经全部提前到了天津,每日“游山玩水”后,兵营指挥部内,各级主官都在地图前忙到半夜。唯有李鸿章猜了个大概,因为第一师所有营级军官都只到对着沧州方向“游山玩水”,而风景更加秀丽的北面却从未去过,而且后续部队跟本没进天津。李鸿章认为,这跟本不是在玩,而是为了一个天大的计划做着掩人耳目的准备,只是计划是什么他李鸿章就不得而知了。

“那他为何四处游山玩水不思布防之事?”

“所以说欧阳将军当赏。日军即将于沧州溃败,本也无须布防。而且军队一动就意味着大笔的开拨费,欧阳将军按兵不动是为朝廷节省开拨费,如此还不当赏?”

说着。孙毓汶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子:“启禀太后,奴才参奏新军统制欧阳振华。参他目无上官、不守法纪。前线战事正酣,他不思御敌之策却一路游山玩水,置国法军规于脑后。枉顾朝廷和皇上对他的倚重。奴才请朝廷下旨将欧阳振华缉拿回京审问。”

孙毓汶话语一出就是语惊四座,众人纷纷小声议论开了。这阵前换将本就是兵法大忌,而且还是一个刚刚立下千里回援救了皇上的大将。

不过这些人都是久经官场,虽然一时不明,但细细思量后都明白了。沧州之战必胜,那日本就如瓮中之鳖再也绷答不起来。此时缉拿皇上身边重将就是要削皇上的兵权,而这也是削权的最好机会。此时皇上还远在辽东。此时以朝廷旨意缉拿下欧阳振华,那整个第一师立刻群龙无首,这时再派人接管也好,笼络其中的军官也好,就看太后乐意了。明白过来的军机大臣们纷纷赞同附意。

唯有翁同龢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自从皇上亲征田庄台后。总理户部的翁同龢为了往前线运输各项军需,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上面。特别是当解往田庄台的那十万两劳军的银子被扣在山海关后。他更是竭尽所能。其间还有人看不过去,问他战前皇上砸他一事他就给忘了?他只是笑而不答,因为事后皇上写给他亲笔密函,让他明白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实力、是军队。所以他不仅动用了他能用到的所有关系,就是皇上的生母也被他变着法儿的搬了出来,每日就守在军机处。连日的操劳又担心前线的皇上有什么不测。年迈的身子楞是给他咬着牙给撑了过来。如今终于等到了皇上在田庄台大捷的消息,虽然他告诉自己要稳重,但那份从心内发出的喜悦任谁都能在他脸上看的出来,言谈间轻松的笑声。早已传遍整个军机处。连带着都是帝党一系的谈笑风声。

如今孙毓汶的这道折子,翁同龢怎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欧阳振华是帝党一系的核心人物,如要他要是保不住,一但军队被后党摄取,那皇上用命拼来的局面指不定烟消云散。事关未来朝局,事关帝党一系兴衰荣辱,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他都要为皇上争上一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