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中东反击战(2 / 2)

加入书签

一直到死了大量的军士之后,欧洲各国的王室统帅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制空权,再派更多的人冲上去,除了送死,别无任何的可能。

‘和谈’这是一个屈辱的字眼,但已经不止一次落入欧洲人的头上,当然之前都是他们诸位的诸侯王,和城主,而这次轮到了真正的欧洲各国王室和贵族。

欧洲人自从文艺复兴开始就一直以地球主人自居,凭借现今的科技和武器,侵略全球,打遍天下无敌手,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也会有被一群自认为‘土著’的东方人逼迫到今天这步田地,这根本就不是耻辱可以诉说的清的。

“他们的人可以都活着出去,但赔偿不能少,还有,我们要地中海的出海口直布罗陀以及西西里岛,全部都要划给我们,否则不用谈了”这是夏青石的原话,断穿肠这个狗皮外加部长趾高气昂的一字不落的交代给了欧洲的使臣。

如此割地赔款的屈辱,一众高傲的欧洲人又怎么可能轻易屈辱,于是乎接下来的半个月,又是一场场惨烈的厮杀,在又付出了十万人惨痛阵亡的代价后,一切条件原封不动被执行。

当然之所以戚继伟愿意接受这些议和,也绝对不是看中了那些所谓的金银财宝和割地,而是时间,无论奥斯曼还是沙俄都是地大物博,只能徐徐图之,非一朝一夕能成。

但贝鲁特和开罗附近还聚集有五六十万欧洲大军,自己的兵力连带阿拉伯盟友在内也不过七八十万,就算武器现今,全歼的话,也是人数堪忧,此时绝对不宜再另外开辟战场,至于奥斯曼和沙俄拖的小算盘,谁人都不是傻子,可是他戚继伟更清楚,自己的老窝澳洲那里的武器研发程度更快,一旦搞定了中东的欧洲人,哼,奥斯曼和沙俄终究还是展板上的肉,随时宰割,所以这就是事实真相,谁都有自己小算盘,并非真的愚蠢,尤其是搞政治的,看似简单愚昧的决定,但内力都是有着深厚的出事哲学的。

终于查达尔伯爵等人的下场最终还是冲破层层阻碍传回了整个中东,传回了整片欧洲大陆,南洋联军和盟友阿拉伯联军一片振奋鼓舞,与之相反的则是欧洲人的一片死寂。

当然最为松一口气的还是奥斯曼和沙俄,都在暗中庆幸自己做出的妥协政策,为自己赢得了珍贵的喘息时间。

也就是在两处战场进行的如火如荼,南洋联军和阿拉伯联军依靠夏家军现今的火炮枪支,几乎勇往不胜,平均一天一座山头,不断蚕食围杀欧洲人的时候,他们的欧洲总部也做出了驰援的决定。

民意不可为,再耗下去,撕掉的士兵数量将是一个无底洞,谁也不知道欧洲的民众还有多少的耐心给他们的王室和贵族,一旦再执迷不悟穷兵黩武,引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涉及到自己的小命,欧洲贵族谁也赌不起,毕竟战场在中东,并非欧洲,又谈狗屁的爱国。

大批现今铁质军舰从地中海分散开出,并未在开罗一带登陆,因为那里早就被飞艇部队盯住,一旦有战舰靠近,绝对没有生还的希望。

所以欧洲驰援舰队退而求其次,从班加西一带登陆,那里是飞艇部队所顾及不到的地方,没有办法,飞艇数量有限,既有休整,又有维护,真正全天候监视的只有不到一半,还要负责两处战场,出了贝鲁特和开罗附近,南洋人就真的望尘莫及。

大批欧洲驰援大军从班加西和贝鲁特外围城池登陆,开始从后面抄围捕南洋大军的后路,想来一个反包抄,当然目的就是为了营救自己被困在山里的同伴,最后能够将南洋众人也一并击杀虽然这个可能性极小,毕竟南洋众人主守,又有先进武器在手,欧洲人的胜算不大,只能以极大的伤亡为代价,从各个封锁路口轰出一个个的豁口,接引他们的同伴。

得知驰援大军来临的消息后,戚继伟并未做出其他调整,因为夏青石只给了四个字‘围点打援’作为夏青石最为得意的门生,戚继伟自然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己方军队依靠坚固防守,有先进武器,还有天空飞艇的掩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欧洲人千里迢迢奔袭,后勤武器什么都缺乏,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场不打也得打的快速战。

而对南洋众人来说就是消耗战,只需要两三艘飞艇不断轰炸骚扰他们的运粮运武器的后勤补给部队,欧洲前线将士就得不到充足的补给,但又为了所谓的人道主义精神,那山里的几十万同胞又不得不救,只得一次次的增兵,一次次的送死,结果尸体越堆越多,短短一个月就死了不下十几万了,加上山里被干掉的,饿死的,受伤来不及医治身亡的,更是一个海量的数字,虽然没有人具体统计,但估算下来绝对不少于三十万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