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次上位1(2 / 3)

加入书签

余倩雯看了一会,“没什么大问题嘛,弄好了我再通知你来拿钱”。

贾振坤连忙感激地说:“谢谢、谢谢”,就离开了财务部。

对于一个刚来电视台不久的年轻人,碰见这样一位热心的大姐,贾振坤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激。家在农村的贾振坤,从考上大学到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电视台工作,感觉遇到的热心人还真不多,余倩雯的这一举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倩雯就是南江本地人,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就成了一个知性、温和、简单的女孩子。后来了解到贾振坤来自农村,又是名牌大学高材生,性格比较内向,但来台在新闻中心社会组当记者后,喜欢动脑筋、肯吃苦,进步也很快,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心中印象还不错。后来又接触过几次,余倩雯觉得这小伙子不错,今后肯定是有发展前途的。

没过几分钟,小刘点的几样菜送来了,都是贾振坤平时喜欢吃的家常菜,都还比较清淡。一盘清炒苦瓜、一盘清蒸鳊鱼、一盘小炒肉,还有一小钵川圆子汤。

应该说从部门主任提升为副台长完全是被提拔了,但贾振坤心里却总是没有太多的兴奋感。是这段时间要提拔的信息已经被逐渐消化掉了、还是角色真正转换以后又有新的忧虑?是的,作为副台长,面对的是整个电视台而不只是一个部门,能力施展的空间更大了,以后再向上走似乎更近了一步。但难说也会是一个双刃剑啊,如果只担任副台长、所谓分管某一、二个部门,下面有掌实权的部门主任,难免就会被架空。自担任新闻中心主任三年多来,亮点不断、成绩突出,局领导、宣传部领导,甚至是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都看在眼里,是不是有些过猛了?有时和郑为民台长的关系也没有完全处理好,现在担任了副台长、估计这新闻中心主任还得先兼任一段时间,那以后呢?以后还可能还不会分管新闻宣传了呢。

“砰、砰、砰”,三声有节奏、不大不小的敲门声传来。

“进来吧”,贾振坤清醒过来,知道是刘晓敏来了,因为这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来的人就更少了。

刘晓敏从贾振坤在新闻中心社会组当组长时就跟着他,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刘晓敏做了几年记者,但是感觉总不是找得很准、也没有拍出很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但他人很活络、各方面关系也很广,会办事。贾振坤做了新闻中心主任以后,就让他做了办公室副主任,处理新闻中心一些行政综合方面的事务,当然有时也直接帮助他处理一些事情。刘晓敏从此找到了感觉,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况且口风也紧,贾振坤也比较满意。

“余姐说一会儿过来陪你吃晚饭,我叫了几样菜很快就送上来”。刘晓敏说完就开始准备起来。

饭菜摆好后,刘晓敏就出去了。为领导服务就是要恰到好处,该近时则近、该远时就要远,或者是说需要的时候你就在面前,不需要时就可以不在眼前了。跟了贾振坤这么多年,刘晓敏的分寸已经是把握的比较好了。

贾振坤微微点点头,感觉也是有些饿了。本来下午会后新闻中心的一帮主任和制片人说要一起庆贺一下,贾振坤说已另有安排给推掉了,实际上他是想清净一下。贾振坤现在对那种喧闹嘈杂的场面是越来越不喜欢了。

小刘说的余姐其实也是台里的一位同事,全名叫余倩雯,在财务部当科长,年龄其实比贾振坤还要大一两岁。

说起和余倩雯相识,那还是贾振坤刚来台不久的事情。以前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一般都还是比较牛的地方,贾振坤拿着出差采访的报销单到这里来报账。见是一个陌生的年轻小伙子,财务部的几个人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说是这里不行那里也有什么问题的。贾振坤还是第一次来报账,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有些不知所措、脸一下子也红了,就准备离开。

余倩雯来财务部工作已经两年多了,知道财务部的一些同事是这个德行,有些看不下去了,就说:“把单子给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贾振坤这时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听见还有人这么说,就把报销单给了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