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章 品《维摩诘经》(4)(1 / 2)

加入书签

《金刚经》,其实佛法建立在三世因果,修了半天以为往生了,其实还落到欲界天,也可能人身再来。佛在世时有九十六种外道,都是讲修道的。

迦楼罗是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物,被佛度了就戒它不许再食龙,甚至在庙子里,到了中午会将供佛的食物挑些出来,盛入盘子念个咒子,拿到外面去供迦楼罗。这些你当作是神话故事也可以,但有一点是确实的,我们的地球世界乃至天人,一切生命为了生存,都会伤害别的生命。从这个观点来看,都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释如说,为人师应具备的能力: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菩萨对一切的法门,都完全了解透彻,能领导众生渡过凶险的大海,好像领航员在导航一样。好为人师的人要注意了,你要能够“集众法宝”,学了无量法门,了解一切众生前世的因果和根器的不同,明白众生的心理,对众生的起心动念都知道;有了这样的菩萨境界,才能够“如海导师”。《维摩诘经》里每一句话,都像是条鞭子抽在我们身上!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这些菩萨近乎佛,等同于佛的无等,但到底还不是佛,没有过十地、没有超过等妙二觉而证佛果,所以是近无等等佛的大自在慧。

“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佛的自在慧具备了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里不一一解释这些名词了,详细解释下来,佛法就全包括在其中了。(佛十力:知是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佛四无畏: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佛十八不共法: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肄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而生五道以现其身”,所以近于佛的大菩萨才能任意出入天、人及三恶趣的五道中,为度一切众生。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我再三强调,《维摩诘经》同《法华经》《药师经》《地藏经》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维摩诘经》高如阳春白雪,《地藏经》有人不愿意看,认为是迷信老太婆看的。佛法不管大小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一般人勉强信了,但求证很难,除非到了三禅以上,在定中才看得清楚,那才差不多会真相信。

《维摩诘经》里说,唯有真正大菩萨才是大医王,善于治疗众生一切的痛,生什么病给什么药,物质的精神的药都有,让众生照方子吃药,得到解脱。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这里都是打雷的声音,有如雷震,但众生听不见。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处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心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见到听到这样菩萨的众生,没有不得到益处的。一切所作所为没有徒然而作,不是空作的。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修到这个地步,有了福德成就和智慧成就的功德,圆满具备充足。经文到此都是赞叹菩萨们的功德。下面是在场每一位的名号,如果要一一详细介绍每位的功德和事迹,是一两个月也说不完的,那本经的主角维摩诘居士,就老登不了场,所以我只能念一次菩萨们的名号。这里要提一下佛学中的佛土宇宙观念,是佛学的基本常识。一佛国土有三千个大千世界,一万亿个四天下。一个太阳系统是一个天下,一千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个数字之大和天文学不谋而合,天文学认为整个宇宙之中有不可知、不可数的太阳系统,佛在二三千年前就已经提出来如此的宇宙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