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安全问题(2 / 3)

加入书签

你把窃听装置做得微型,我就装上保密电话、带上录音干扰机,你要偷拍资料,我就发明一种防止翻拍的纸。

当时相对而言,华夏在经济安全方面的意识很薄弱。

在企业层面,国外大企业都设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其作用有二:一是收集别人的情报,二是保护自己的情报不被窃取。而华夏的国有企业往往没有相应的情报机制,既无力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没有意识保护自己的行业机密。

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保护自己的核心机密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以肯德基为例,对配方所采取的保密措施简直夸张得无法形容,当年肯德基的秘方搬家,出动了大批在职警员和私人保镖,由一辆装甲车将小纸片运送到一个秘密地点。

正因如此,山德士上校当年创制的秘方至今仍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反观华夏的景泰蓝工艺配方,被日本间谍以参观工厂为名窃取,轻轻松松而且还拍了视频回去反复研究,让人不得不唏嘘。

被警方逮捕的私人侦探中,包括以色列***总局(辛贝特)前特工,涉案公司则涉及卫星电视、移动电话、汽车销售、办公用品等行业,受害企业多达数十家,其中公关广告公司是最大受害者。

商业间谍丑闻曝光后,以色列公司加强了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受害公司的计算机主机系统都受到了“特洛伊木马”病毒的侵袭,这种病毒不是以破坏系统为目的,而是让商业间谍可以随时进入系统窃取资料,然后转卖。

据以警方估计,以色列商业间谍获取的商业机密累计市场价值高达数亿美元。

由于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提高,商业间谍通过黑客手段获取商业机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商业情报市场价水涨船高。

在各国商业间谍中,日本的商业间谍活动最为活跃。

要说华夏商业保密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还有政府层面的原因,一些经济管理部门相当抵制“经济安全”这个概念。

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建立了一个与西方国家谍报工作范畴不同的全球性情报搜集系统,以搜集经济技术情报为首要任务,政治军事情报只占一成到一成半左右,日本的一些工业大学甚至专门开设“商业间谍”课程,为日本公司培养商业间谍和反间谍人员。

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能如此迅速,其汽车、摩托车、摄像机、电视机、手表等产品能进入并占领欧美市场,首先要归功于得力的情报工作。

日本一名情报专家曾经承认,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都来源于竞争情报。此外,日本企业收买海外情报出手阔绰,对一般的商业和技术情报,出价五万到十万美元,如果情报重要,则不惜代价。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初,日立公司就花了五十万美元,买通美国ibm公司职员,套取情报,日本化工企业为探听美国杜邦公司的秘密,甚至雇间谍乘飞机在杜邦公司制造厂上空盘旋拍照。

一些企业一方面拼命要派情报人员搜集别人的商业机密,另一方面,又设法要找专业人员守住公司机密。

一方面,商业间谍所使用的工具越来越高科技,另一方面,反窃密的手段也日益先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