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不公平的赛跑(3 / 4)

加入书签

裴承毅肯定清楚土军的情况,知道土军是软肋,是突破口。虽然裴承毅没有理由在扎格罗斯山区投入重兵,甚至不应该把土耳其当成重点打击对象,不然他也不会把第一支地面部队放在挨着叙利亚的沙漠里面,但是杜奇威有理由相信,裴承毅会在土耳其身上打开整场战争的突破口,利用土耳其来拖垮对手。

换个位置,杜奇威也会这么做。

说准确点,在土军没什么好指望的情况下,裴承毅只需要在北面投入1个战斗单位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就算裴承毅没有足够的兵力,他也会在部队上做文章,比如让最凶悍的第一战斗单位去北面,把第九战斗单位与第二战斗单位派往叙利亚,而让还没有到达战区的第十战斗单位当替补。在此情况下,土军几乎不可能挡住第一战斗单位的犀利进攻,就算不会土崩瓦解,也会被打得千疮百孔。

到这个时候,如果杜奇威仍然没有作为,裴承毅就将掌握绝对主动权。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杜奇威几乎不敢去想。要知道,作为一个干掉了韩国、打垮了印度的战争专家,裴承毅肯定不会对土耳其当局手软。因为共和国国家元首已经获得了战争授权,而且共和国没有相关法律约束军队在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所以在条件允许,也就是不会付出更大的战争代价的情况下,裴承毅肯定会一干到底,直接向安卡拉进军,把土耳其变成第二个韩国、或者第二个印度。在此结局下,土耳其能够成为第二个印度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共和国当局是以解决库尔德人问题来对付土耳其的,因此在推翻土政权后,共和国当局肯定会把附近的库尔德人全部转往土耳其,让土耳其陷入战乱之中,甚至借此机会肢解土耳其。当年,共和国为了独霸17亿人的巨大市场,没有肢解印度,并不等于不会对一个仅有几千万人的国家下狠手。

受此影响,土耳其总理自然不会把杜奇威的话放在心上。

再次收到杜奇威的警告,土耳其当局仍然没有当回事。在他们看来,敌人还在几千千米之外,完全没有必要为本土安全担心。

既然土军不把杜奇威当回事,杜奇威自然不会把土军当回事。

等待进一步的消息时,杜奇威开始考虑一个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即要不要把两个旅的先头部队派往土耳其东南部地区。

可以说,这两个来自欧洲军团的旅在前期战斗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走到这一步,就算南面的战斗对美国极端有利,即美军推翻了叙利亚政权、甚至推翻了伊拉克政权,获胜的也不是美国。

也就是说,绝对不能让土耳其政权完蛋。

如果别无选择,必须用美军去堵枪眼的话,那么杜奇威就得放弃在叙利亚北部地区的迂回进攻行动,把重点放在南方战场上,集中兵力从戈兰高地向大马士革进军,在叙利亚的广袤沙漠中与共和国陆军打一场规模浩大的消耗战。

这也正是杜奇威一直在努力避免出现的情况。不是美军打不起消耗战,而是美国承受不起消耗战。虽然美国多家情报机构都提供了足够准确的情报,即现在的共和国已经不是20年前的共和国,受青壮年人口急剧减少的影响,国家的战争承受能力大不如前,绝对不可能像半岛战争那样,用上万官兵的生命换取一场惨烈胜利,但是杜奇威更有理由相信,在民族文化等影响下,美国肯定会在共和国之前退却。

不能打消耗战,就得集中优势兵力。

问题是,土军不能指望,情况不会好到哪里去。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奇威必须站在裴承毅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