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近代史上的五大耻辱败仗(2 / 2)

加入书签

北非地广人稀,干旱少雨,这里的战役就像海战—跟舰队一样,军队不断穿越荒无人烟的开阔地带,除了班加西和图卜鲁克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港口和补给点之外,这些地方本身几乎毫无价值。

但到了1942年中,英国人决定把马其诺防线照搬到北非,而结果也跟1940年差不多。格查拉防线建在图卜鲁克附近,从地中海岸往南延伸到沙漠深处。它包括一系列雷区和由步兵旅把守的加固“岗亭”,并有英国装甲部队做后盾。遗憾的是,沙漠里空空荡荡,没有河流或山脉让英军防御作为依靠,致使其南线侧翼孤零零地置身于空旷沙漠中。

把一个不稳固的侧翼摆在德国人面前无异于自找麻烦,埃尔温·隆美尔是不会错过这场盛宴的。虽然英军在人数上超过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及其意大利盟友,但隆美尔以其一贯大胆作风,决定在5月27日发起进攻。他让自己的装甲部队绕过英军南线侧翼,意大利“炮灰”(他们基本上是在沙漠里徒步前进)则负责袭击英军的“岗亭”以转移其注意力。假如进展顺利,英军“岗亭”会被包围并摧毁。

但事情并不那么顺利,首先陷入困境的是隆美尔。比尔哈希姆绿洲位于德国装甲部队的必经之路上,守卫者是异常勇猛的法国外籍军团(再加上一批犹太士兵)。德国装甲部队被夹在比尔哈希姆和英军雷区之前进退不得,燃料车队又无法靠近坦克。

如果此时英军派装甲部队痛击孤立无援的德国装甲部队,那他们原本会就此结束北非战役。然而就跟在新加坡一样,英国指挥官太大意了,其只派出零零散散的几股小规模装甲力量去对付火力集中的德军。战术失策犹如雪上加霜,英军坦克在发起进攻时没有步兵和炮火支援,而后者本可压制德国反坦克炮的强大火力。

四、新加坡失守致8万英军被俘

至此,英国人还会低估谁呢?别担心,到了上世纪40年代就轮到日本了。战前,英国专家出于种族歧视对日本人不屑一顾,犯下严重错误。

这种种族歧视在太平洋战争的头6个月结下苦果,日本陆海军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将西方列强打得落花流水。最典型的莫过于英国的新加坡堡垒陷落。7kzw.org

新加坡曾被认为固若金汤,那基本属于谣传:预算收紧已使这个岛城徒有其表。尽管如此,以8万人的驻军,新加坡本应能够抵挡一阵,或许能坚持到援兵到来。

援兵不会来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几乎全军覆没。“威尔士亲王”战列舰12月8日在马来亚被日军击沉,致使新加坡失去海上盾牌。

隆美尔也没有浪费时间。他拼死为其补给纵队清出一条通道,让他的坦克重新加满油,击溃了残余的英国装甲部队。图卜鲁克近在眼前,守卫这座堡垒的澳大利亚军队曾在1941年成功经受住了隆美尔的围困。但防御工事破败失修,新来的南非守军也未做充分准备,结果,这座堡垒迅速陷落,3万人被俘。非洲军团得到大量它所急需的燃料和补给,并以此为后盾向埃及挺进直逼苏伊士运河,直到在阿拉曼被挡住。

新加坡陷落后仅时隔4个月,英国就在图卜鲁克再次时运不济。经过将近3年的战争,事实证明英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确非德国人的对手。

不过,在后四个失败之后,英国还是最终打败了祖鲁人,殖民统治了祖鲁、打败了德国人和日本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

正如英国谚语所说:“我们每战皆输,唯决战获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但英国的这场灾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匪夷所思而非不可避免。因在不列颠之战中打了胜仗而洋洋得意的皇家空军飞行员发现自己不是日本飞行员及其零式战斗机的对手。12月8日在马来半岛登陆的日军虽然不及守军人多,却智胜了缺乏训练和领导的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

日军指挥官是山下奉文将军,此人曾在菲律宾打败美国人,后来被称为“马来之虎”。英军指挥官是情绪低落的珀西瓦尔将军,他的属下则争吵不休。

日英双方兵力为1比3,山下部队不得不在新加坡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开展水上攻击。英军堡垒在一周内便失守,8万人成为战俘,其中很多人未能在日本人的恶劣关押条件下幸存。温斯顿·丘吉尔称,8万人集体投降是英国历史上的最惨痛灾难。

让英国丢掉新加坡堡垒的懒散状态还差点让它丢掉中东。1942年夏,在德国人、意大利人和英国人的北非拉锯战持续近两年后,前线暂时稳定下来,双方都准备迎接下一轮战斗。

五、北非战场德军逼近阿拉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