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李泰的仁慈(2 / 6)

加入书签

这种山林里不论是当初隋朝时逃难到山林里的百姓,又或是类似杜别架或孙神仙之类的隐士,在这一段里面实际上挺多的!”

“嵩山里面还有前隋的逃难的百姓?”李泰听到王真儒的话不免有几分愕然,至于隐士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世家出身,交给荥阳郑氏解决。

“肯定有的!”王真儒看着李泰仿佛完全不敢相信的样子,解释道,

“逃到深山里面的百姓一般上不会是独自二人,而是好几家一起逃到了深山里。

他们一般会在向阳坡上开垦一片土地出来,想办法种植粮食让自己活下来。

李泰的那个蒸汽机能有效发挥出一匹马的动力,李泰怕做梦嘴角都会笑出口水来。

李泰只希望蒸汽机什么时候也能遵循一下摩尔定律就好。

但现实是,虽然自己每年都往蒸汽机里砸钱,但自己还远远看不到真正有效的成果。

现在蒸汽机在农业上最成功有效的发明是蒸汽磨坊,只不过就成本来说,还是水利更方便,甚至不要说水利,就算是一头毛驴的成本都比蒸汽磨坊要低得多。

总而言之,还是继续任重而道。

而没开垦出来也就算了,但只要开垦出来了,基本上除了下山购买食盐之类的必需品,否则都不会下山的!”

“但这样他们不就跟社会脱节了吗?难道他们下来时,就没见到城镇发展,就心甘情愿守着山上一亩三分田?”李泰听着王真儒的话表示不理解。

而王真儒不由想到自己跟范越风两人去绘图时见到的那些山上小村落,无奈道:“山上没税收,也没人谋划他们的田地,所以过得相对比较安生!”

“苛政勐于虎……”李泰不知道自己算不上吐槽,但到底明白了几分那些山上人的心态。

“强迁!?”王真儒听到李泰提出这么个建议,连连摇头,

“安土重迁,若强迁怕会引发民怨,我们修路的事情上上下下都盯着。

若出现了民怨,甚至闹出了人命就不好了!”

“这些不同意的人到底是哪些人?”李泰听到王真儒的话深吸一口气问道。

王真儒无奈道:“我们要修建的这段道路,是要从洛阳到郑州是需要经过嵩山北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