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的人口(3 / 5)

加入书签

所以,哪里有那么多的时期去浪费,阿耶在等着,世家宗亲更是在看着呢!”

李泰看着唐俭继续道,“唐鸿胪啊,您是管外交的,能不能给我一个话,到底能不能再弄些突厥劳力过来,若不能,我自然以后都不会来催。”

而李泰一时间也没什么借口找唐俭,所以自己只能够等下去……等到物资要爆仓了!

没有错,随着五月收割小麦结束,农官顺利推行,但更重要得,还是解放出来的农闲农民,能到就近的高陵地区进行打工赚钱。

这就让一个个原本甚至算不上正常运营的工厂,开始超负荷的运转了起来。

靠着人海战术,一个个工厂能够生产的物资也开始暴增。

现在别说郑白渠修建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就算是给工地中发放的竹制头盔,统一服装,全部都塞了好些仓库,甚至工地上的人想要一周换一次手套,也都变得容易了。

顶多就是他成为李靖战功录的一员,看在李靖的份上,会稍抬高一下他的统帅值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突厥百姓一旦抛开了突厥这个民族的枷锁,发现融入大唐会更加的美好后,那自然就想尽办法的融入大唐了。

毕竟做亡国之民有什么好的,现在有机会做大唐的狗,不对,是大唐的人,他们有什么好不乐意的,一个个搬砖都变得勤快起来。

就这样,经过数个月磨合,这批次东突厥劳力已经改善的相当不错。

接下来李泰需要得是更多劳力,哪怕是不会说汉话的东突厥劳力都没什么关系。

可以说,李泰带着唐俭去参观了自己堆积起来的几个仓库,最终唐俭不得不承认,现在居然出现了物资等人的情况,这就让唐俭真的很头疼了。

“为什么不征召高陵本地的百姓去翻新郑白渠啊!”唐俭忍不住道。

“且不说有一部分的人是交了力庸的,否则高陵怎么会有专门负责服役的徭役!”

李泰解释道,“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能够调度的,我早就调度了。

但为了尽快让郑白渠完工,三道水渠几乎同时开工,要得就是两年把这条水渠修起来。

因为一个合格的东突厥培养皿李泰已经打造起来了。

只要不断把东突厥人丢进来,那通过上下传播,心理暗示,环境影响,交叉感染,差不多三个月时间,那普通突厥人就能通过劳动改造,转职成忠君爱国的突厥籍大唐好青年。

所以一开始李泰并没有催促唐俭,鸿胪寺三三两两的送来突厥劳力,自己也就接受了,塞进去了一起培养也就是了。

但现在,这个东突厥培养皿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东突厥培养皿,不需要李泰再继续看着,只需要丢东突厥劳力进去就好。

但很可惜,鸿胪寺的效率跟不上李泰想要的劳动力效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